分享我以前犯的錯 : 早年我會在Facebook寫長文,在限定好友才能看之下,按讚率有20%~25%,我有300個好友,文章會得到60讚,甚至我朋友還會下面說「你寫得真好!簡直可以出書」,我自己那時候還沾沾自喜想說「哇,我文筆真的是不錯」。
結果我發現「文筆」這套在LinkedIn不是重點,先不講發文題材方向是不是正確,而是我當初沒有搞清楚LinkedIn社群的特色。
你可以不妨思考,不管是IG還是Facebook的個人帳號,關注你的人「是不是大多都是你現實世界裡認識的人?」,甚至如果只是認識,還不見得有資格互相加好友,必須是好朋友才行。
例如:你不熟的同事想加你IG,你可能還會說「欸不好意思,我真的很少用」,或者索性用「另一個帳號打發他」。如果你的Facebook、IG「個人帳號」隨便發篇廢文、心情動態,就有幾百個人瀏覽,互動熱烈,那有很大的機率,你在現實世界裡是個很受歡迎的人。
因為大家彼此有私交,對方認為你很有趣,看到你Po文,就很容易開始跟「網路的你」上互動。即使發了抱怨文,朋友圈也會因為知道你的為人,所以甚至還會在底下留言幫你打氣。
簡單說,因為「先有私交,才加好友、關注」的社群平台(例如Facebook、IG),只是同溫層或現實人脈圈搬到網路上,這些社群存在目的並非「幫你破圈」,而是「幫你維持既有人脈關係」。
LinkedIn則是完全相反,你需要的是「沒有私交的人關注你、建立關係」,因為LinkedIn就是為了幫你打破你的生活圈限制,用你的個人品牌幫你吸引人脈的平台。
LinkedIn需要先有交流,才能建立關係
所以如果沒有換位思考,用經營Facebook、IG「個人帳號」的思維寫LinkedIn,會有很高的機率會被當成怪人。不認識的人,基本上一點都不在意我從哪裡離職、或者新上哪個崗位,雖然可能會看一眼、基於好心給你個讚,但基本上內心也不會有任何想法,因為也不甘他的事,兩人也無法啟動交流,更不用說變成人脈。
建議大家在寫LinkedIn貼文的時候,可以思考看看,你寫的內容是給「好友看、認識的人看」、還是能吸引「陌生人、伯樂」想要關注?
你若有「工作心得」能展現自己專業的一面,想要透過貼文分享、以傳達你的能力,但擔心沒人發現,我建議你可以把「貼文內容,加上與可能受眾的連結」,也就是你與陌生人的共同話題,讓陌生人覺得「這好像跟我有點關係」。
我在輔導學生貼文的時候,都會教到這個概念,雖然這個概念算好懂,但是我每次產出的時候,也需要花時間確認「本次貼文與讀者的連結點在哪」,避免產出只有我自己感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