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個人觀點』比『專業教學』更能建立你的品牌
LinkedIn是個社群平台,不是搜尋引擎。想想學東西的人,會去Google、YouTube、Coursera,不會靠『刷動態牆』學習。
當你在LinkedIn上貼一篇精心撰寫的教學文時,你的讀者很可能只給你3秒,然後滑掉......
打造專業形象 | 做自己職涯的主人
LinkedIn是個社群平台,不是搜尋引擎。想想學東西的人,會去Google、YouTube、Coursera,不會靠『刷動態牆』學習。
當你在LinkedIn上貼一篇精心撰寫的教學文時,你的讀者很可能只給你3秒,然後滑掉......
LinkedIn演算法推的是『貼文』本身,而不是作者。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寫了一篇爆文後,下一篇也很難有機會再爆.....
太過專業的貼文,只會觸及「跟你有一樣專業深度的人」,也就是你的同業。大部分人只愛看自己熟悉的東西,反而那些真正需要你專業協助的人根本看不進去......
就像買東西一樣,如果賣家把產品說得太完完美,我們的期待可能太高,反而容易失望。但如果一開始就清楚說明產品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反而比較容易獲得信任......
因為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地方,承認自己的不足,反而能讓別人更信任你真正專業的那一面。所以下次寫LinkedIn貼文時,不妨試試看:除了分享自己的專業......
如果你在用 LinkedIn 經營個人品牌,可能會在想:到底要日更、週更、雙週更,還是月更?先來個小測驗:回想在 LinkedIn 上,你印象最深的專家是誰?
他們點擊連結的機率會大幅提升。所以嘗試在最後一段寫出你的貼文目標、引導你的讀者做出行動吧.....
這些日常小事,一旦有了你親自賦予的個人意義,就會變得超有動力,你會感動自己,然後再次感動別人......
"貼文該寫多少字?"答案是:重點在於展現獨特觀點與個人特色。避免淪為無個性的報導文,更要當心AI文章的3大特徵......
私下完成的side project,最多只能展現你的學習熱忱和自制力。 但在職場上,實際解決商業問題的能力,永遠比單純的自我學習更受重視......
那麼,「個人觀點」究竟是什麼?「個人觀點」這四個字,重點在「個人」,而非「觀點」。「個人」指的是你的職場經歷。 「觀點」則是你看到的真理......
當你在寫 LinkedIn 貼文時,如果想要為讀者帶來啟發,一定要先想好你的觀點是什麼,再來找情境去套用。總之,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那些道理,「你有什麼能力」也讓讀者去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