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需要在LinkedIn動態精準展示你的價值?
投履歷其實比較偏像「靜態」,如果我投遞我的履歷到某個公司,應徵某個職位後,除了被通知「對方公司已打開你的履歷」之外,我再也不能做什麼調整,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
打造專業形象 | 做自己職涯的主人
投履歷其實比較偏像「靜態」,如果我投遞我的履歷到某個公司,應徵某個職位後,除了被通知「對方公司已打開你的履歷」之外,我再也不能做什麼調整,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
在LinkedIn上,動態牆是用戶花費最多時間的地方,因此你的貼文成為了他人認識你的第一個接觸點。透過貼文,你可以將自己打造成可信賴的品牌.....
沒有實質能與「其他人」交換的價值,個人品牌就會變得虛無飄渺。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走到你面前說:「我們公司的品牌理念是帶給別人幸福,請相信我們可以照亮你的人生」,你八成會想翻白眼。但如果擁有具體價值交換,就會更踏實......
經營LinkedIn能讓你輕鬆地展示自己,吸引招聘人員的關注,而不需花費大量時間在修改履歷上....
當年他在奧美(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之一)的《觀點》雜誌分享「如何做咖啡廣告」。當時7-ELEVEn統一超商的協理讀完後,覺得很受用,希望作者可以為統一超商的City Café貢獻......
升遷的關鍵不只有能力、有更高比例是來自於老闆對「我們的信任」。但是信任感很難只用薄薄一份履歷建立,對方公司幾乎是零信任在評估我,尤其是大家都會修飾履歷,每份履歷都像套了濾鏡一樣完美無暇,還有可能是「職位通膨」......
品牌的力量很強大,一旦建立了品牌印象,不用花廣告錢都可以讓客戶掏錢。而且客戶會認為選擇這個商品是「出自他個人意願與想法」。好的形象讓你甚至不用寫履歷,就可以在「茫茫履歷海中勝出、優先獲得面談機會」......
混亂的人設會嚇跑人資和獵頭。所以「以自己想法發文」這絕對不是好的個人品牌經營策略。還不是大咖前,不要隨興寫文,除非你就真的只是想玩LinkedIn,有好機會流失也無所謂.....
你買「市值型」股票的時候,除了參考過去財報,還會關注未來上漲的潛力。公司是如此,個人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要提高自身的市場身價,除了好好在現職努力做出成績,也要讓市場看到你的潛力......
畢竟有些話,面試者也不適合跟「面試主管說明」,面試通常是確定「人選能提供的價值與職務需求的契合程度」,那個場合大家聊的都是公事,「心中的靈魂拷問」有可能往往也要到接到offer,你才開始苦思、糾結......
我當主管招募新人時,那些「第一輪篩出的履歷」,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總之,每個求職者都「如此恰好,剛好所有經歷都符合我們需求」。我在想,是不是因為「調整履歷,以符合職缺的工作描述和職位需求」已經成為基本常識......
工作了幾年之後,大部分的人,會有兩種方式來呈現自己的價值:(1)內部升遷 : 現在的雇主肯定自己的價值貢獻 (2)產業升遷 : 任職於該產業一流、龍頭的公司(透過轉職、跳槽)。不管是哪一種,這都還是「公司品牌」的價值,如果沒有公司和頭銜,你會怎麼來展現自己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