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kedIn貼文沒人看,怎麼辦?
沒錯,「好玩的」貼文容易讓人按讚,『情緒價值』很高,讀者也會忍不住給你回饋。但這種反應來得快,去得也快。現在閉上眼睛想想,你還記得上週看過哪篇「好玩的」LinkedIn貼文嗎?
打造專業形象 | 做自己職涯的主人
沒錯,「好玩的」貼文容易讓人按讚,『情緒價值』很高,讀者也會忍不住給你回饋。但這種反應來得快,去得也快。現在閉上眼睛想想,你還記得上週看過哪篇「好玩的」LinkedIn貼文嗎?
所謂的專家,就是要學會用外行人聽得懂的話來解釋自己的專業。這也是我每次幫學生修改貼文時,最費心思的地方。你可能會認為 LinkedIn 的專業貼文應該只談專業,但如果沒有用外行人的語言來堆疊......
在有工作的時候,傳遞「目前工作穩定,但不排斥接受更好機會」的訊息。可以在還沒有要積極找工作的期間,用隱晦的方式經營 LinkedIn.....
但無論是商業還是個人,都一定要先有產品,才能思考品牌。空有品牌,就像是一家有店名的店面,但還不確定自己能賣什麼商品,也不可能有客人上門......
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或愛好,所以創作者總是少數、能持續產出又更少。畢竟『穩定的輸出』需要有『穩定的輸入』......
讀者並不是在讀一本書或上一堂課,所以基本上越簡單越好,否則很容易讓人跳走,注意力就不會留在你的文章上......
「互動數」的確會讓人感到疑惑。可能兩篇你覺得內容差不多的貼文,實用程度也差不多,但流量卻差好幾十倍。有時候這跟你內容的......
你的 LinkedIn Po 文,是否有辦法確實讓別人留下特別的印象呢?你的故事在你心中或許平凡。我不覺得Po文可以產生需求,但絕對可以讓手上有需求的人資獵頭找上你.....
若只是單純列舉「我如何帶領團隊、為公司創造多少成長與利益」,可能會給人自吹自擂的感覺,反而可能會被不認識你的讀者誤會,「哎,這個人怎麼老愛提當年勇啊?」
你在公司的獨特價值是什麼? 其實,你的工作背景和經歷才是最獨一無二的,因為即使同個職稱、也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工作內容。 即時你和同事做同一個工作,在分工下,你有你的獨特賣點!
所以雖然你註冊的時候,好像獲得了一個LinkedIn【個人】帳號,但是實質上等同於「創作者」帳號,這才是LinkedIn這個產品的核心理念......
因為覺得自己缺乏相關經驗,所以LinkedIn經營困難。 假設你在做人資工作,並且有五年的經驗,現在想要轉職到行銷企劃,該如何分享相關的貼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