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沒料,你只需要時間讓人「敢選你」

我們選擇「品牌」,往往不是因為他做得最出色, 而是因為他讓我們有安全感。 這也是為什麼,真正能在讀者心中留下印象的專家形象,不是爆紅的那一篇, 而是持續穩定出現、累積夠久的那一位......

經營 LinkedIn 個人品牌,很多人會先遇到「定位」的問題。 但根據我的小小觀察,真正讓一個人建立起信任感的關鍵,其實是「時間」。

如果你希望別人認為你在某個領域是專家, 那絕對不是靠一兩篇文章、或偶爾靈感爆發就能做到的。 你需要讓別人有「敢選你」的信心。


當我們不能冒風險時,就會選熟悉的名字

舉個例子,你正在外地出差,只有一個午休時間可以吃飯, 接下來要進行一場重要簡報,你一定不能拉肚子,也絕對不能踩雷。

這時候你會選什麼?

你可能不會走進一家沒聽過的小店,而是選擇便利商店。 不是因為那裡最好吃,而是因為熟悉,而且不會出事

我們選擇「品牌」,往往不是因為他做得最出色, 而是因為他讓我們有安全感。 這也是為什麼,真正能在讀者心中留下印象的專家形象,不是爆紅的那一篇, 而是持續穩定出現、累積夠久的那一位。


專業信任,不是靠一次精彩,是靠穩定累積

我知道你很有內容,也知道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一直有在學習、成長、解決問題。

但對 LinkedIn 上的陌生人來說, 他們無法透過一篇貼文,就了解你平常的樣子、工作的風格,也看不到你幕後的努力。 他們能評估的,只有你「留下什麼」。

而且別忘了—— LinkedIn 讀者,不是你的同事。 他們沒看過你怎麼開會,也不知道你 Excel 多強、簡報多流暢,對方真的不知道你是誰。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貼文、文章, 把這些「實力」翻譯成故事,讓陌生人看得懂、感受得到。

例如:

  • 你最近幫公司解決了什麼問題
  • 這週學會了一個分析技巧
  • 或是針對你所在領域,你有什麼觀察可以分享給同行

這些看似瑣碎的貼文,其實就是累積「可信度」的素材。

你不是沒料,而是需要時間讓人「敢選你」。


給你一個起步的目標

當你想清楚自己的定位之後,我會建議你設定一個很具體的目標:

三個月內,產出十篇與定位相關的貼文。

不需要每一篇都很厲害,也不需要刻意寫得很長。

只要你願意:

  • 分享你做過的事
  • 整理你正在用的思考方式
  • 提出同業也會遇到的痛點與解法

你的專業信任,就會開始被慢慢累積。

因為當一個人看到你解決了「十個問題」, 他自然會相信:你也可以幫他解決第十一個。

Silvia
Sil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