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我同事傳了個講座連結給我,說是在講個人品牌的,建議我可以看看同領域的人在做什麼。我很感興趣,就點開來看了。這個創作者在Instagram上分享AI新知,滿滿的短影音內容非常吸睛、自然,追蹤者也破萬。

我跟同事說:「天啊,這樣露臉拍影片,我可能會壓力大到胃潰瘍。」 雖然我知道短影音的『流量紅利』比較大,但我的拍照技術實在不怎麼樣、我幾乎每張貼文附圖都是朋友提供(包含這篇文章的附圖),更別說拍出能吸引人的影片。

如果是以影片作為創作媒介,我很難持續下去。 想要透過經營自媒體 來打造個人品牌,剛起步的話,該怎麼決定平台和媒介呢?

我建議可以按以下步驟選擇:

1️⃣ 先設定好經營目的和分享主軸

2️⃣ 再選擇媒介(例如 :影片、文字、聲音)

3️⃣ 最後才開始選平台(例如 :FB粉絲專頁、IG、部落格、YouTube、Podcast、LinkedIn)

舉個例子來說:

👉【設定目的、主軸】

有些人的經營目標可能是希望創作、分享自己的興趣。比如,我有個朋友下班很喜歡烘焙,那就可以分享自己做出來的成品,或者教大家怎麼做某款蛋糕。

👉【選媒介】

接下來,根據自己擅長或覺得輕鬆的方式,來選擇媒介。例如覺得拍影片很簡單,一支手機就搞定了,後許剪輯也不難,那就可以選擇『影片』作為媒介。

👉【選平台】

最後再選平台,這就要看觀眾屬性了。如果選擇影片,FB粉絲專頁、IG、YouTube、LinkedIn都可以。不過FB粉絲專頁 『幾乎沒有』自然流量,除非你有其他方式可以帶流量(除了投廣告之外)。 相比之下,IG、YouTube、LinkedIn比較容易有自然流量。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或愛好,所以創作者總是少數、能持續產出又更少。畢竟『穩定的輸出』需要有『穩定的輸入』,除非有強烈的熱情,否則連開始都很難了、更別說持續。

如果你想打造個人品牌,我超推薦分享自己的本業 (工作上的專業),就一定有源源不絕的題材可以講,畢竟你一整天至少有8小時在做這件事,每天持續有新的輸入。

而且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職涯發展】,未來不想只靠『人力銀行』 找工作,又沒什麼機會接觸不同的人、累積人脈,可以首選 LinkedIn平台,分享自己的工作專業,可以讓你好好展現你的能力,吸引獵頭和其他合作機會。

LinkedIn的好處是有自然流量,可以貼照片、影片、文字。就看你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專業了。


📌 我的服務:

🖋️ LinkedIn個人品牌文案策略指導 (請直接私訊)

🖋️ 文案寫作服務: 商品使用者案例、商品文案、個人職涯故事(請直接私訊)

✉️ 信箱: brand.pulse.su@gmail.com

📑 免費訂閱個人品牌專欄: https://lnkd.in/ggurDwYr

Review Your Cart
0
Add Coupon Code
Sub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