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有開過IG創作者、或者FB粉絲專頁,你會發現【IG創作者帳號】和【個人帳號】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創作者帳號」有很多指標數字可以看,例如:每篇IG貼文,都可以看到曝光數、互動率,還有互動帳號基本的樣貌資訊,像是男女比例、居住城市、年齡等等。

可是LinkedIn【個人】帳號,預設都可以看到這些「指標數字」,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LinkedIn的社群理念,不是讓你拿來與親朋好友,維持情感,也不是拿來和同事交流,而是【觸及陌生人】用的,讓你打破時空限制,從社群得到商業機會、或者轉職機會。(陌生人定義:不曾跟你共事過的人)

所以雖然你註冊的時候,好像獲得了一個LinkedIn【個人】帳號,但是實質上等同於「創作者」帳號,這才是LinkedIn這個產品的核心理念。開通LinkedIn帳號,即是開始經營FB粉絲專頁、IG創作者帳號一樣,有非常強烈的【陌生觸及】目標。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你的LinkedIn帳號可以看到 :誰來看你的頁面、那些人的產業分佈、任職公司,還有流量相關數字。

在理解LinkedIn目標之後,理解該用創作者思維來經營LinkedIn,我們就來回想你追蹤的「非親朋好友」類的IG帳號,大概都可以分成兩類:

  • 【種類一】有明確的領域主軸:分享讀書心得、分享料理、分享健身、分享自己飲食控制、分享寵物、分享旅遊、教人怎麼化妝,最後和自己的服務或商品綁定。
  • 【種類二】網紅本身是主軸:網紅做的任何事都可以分享,網紅身分就是主軸了

從第一種目標是成為領域中的專家(或者KOL),而有特定的商業合作,例如,我之前做過IG分享讀書心得,如果我做出名聲,或許有出版社給我免費書籍,請我幫忙宣傳,雖然這件事沒有發生。

很難有個IG創作者帳號,他一開始什麼都分享。一定會選一個主軸,像是他記錄自己減肥經驗,分享飲食控制、運動、還有自己inbody數字的內容,這樣才可以累積印象。

該怎麼讓LinkedIn讀者累積印象? 請先想好一個你想要打造的專業印象,連續三個月至少有80%的動態貼文著墨這個專業,後續如果想要改變方向也可以,重點是一定時間內的專一。

我比較不推薦貼文主題沒有主軸。今天講時事新聞感想、明天講自己領域的想法、或人生體會抒發、後天講自己的專業、大後天Po公司聚餐歡樂文、最後來篇自己升遷動態公告。(除非已經躍升成第二種帳號)

換位思考,這樣帳號,除了自己好同事好朋友,其他人比較難產生共鳴。如果想發揮LinkedIn的潛力,嘗試看看至少有八成的內容分享自己領域的專業,而且是自己擅長的專業經驗,效果會更好。

📌 我的服務:

🖋️ LinkedIn個人品牌文案策略指導

🖋️ 文案寫作服務: 商品使用者案例、商品文案、個人職涯故事

✉️ 信箱: brand.pulse.su@gmail.com

免費訂閱個人品牌專欄: https://lnkd.in/ggurDwYr

Review Your Cart
0
Add Coupon Code
Sub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