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你的寫作教學,除了同行競爭之外,還有像是生成式 AI 這樣的高手,請問你怎麼應對?」這是一位網友在我的文章下留言提問。
這個問題其實我思考了很久。當然,最簡單的回答是:「你可以和 AI 合作,而不是把它當成競爭對手。」

可是,這不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嗎?如果我只是給出這樣的回答,讀者應該會覺得有點失望。這麼好的問題,卻只得到一個老生常談的答案,未免太敷衍了。

所以,從那位網友問我這個問題後,我開始認真思考一件事:「對於我的學生和客戶來說,找我和找 AI,差別究竟在哪裡?」

直到某次上課時,我突然體會到我和 AI 之間最大的不同:
❇️我會主動為學生和客戶下決策,提供指導。
❎而 AI 只會被動執行使用者的指令。

舉個例子:
當你給我一篇文章,我會告訴你:「這段如果這樣修改,讀者會產生好奇心,期待接下來的內容。」

如果某個描述不夠生動,我會建議:「與其說 『造成同事麻煩』,不如描述具體場景——比如同事打電話來大罵,讓你三天聽到分機響都會害怕,這樣層次感會更強。」

我會主動告訴你現在該做什麼、我也會觀察你的產出,來調整我的教學模式,可是,AI 永遠靜待你的指令,它需要你的引導,這就是差別。

👉AI 是加速器,但前提是你得先有專業。
我相信你懂我的意思——AI 之所以能加速你的工作,是因為你已經具備專業基礎,能下出有深度的 prompt。領域小白和領域專家,兩者所下的prompt絕對不同。

當你還不完全了解「什麼是好文章」時,直接請AI寫文章,下的指令可能會讓文章越改越糟,AI 味越來越濃,最後成為一篇沒有個人觀點、看了就忘的普通文章。

坦白說,如果文章寫出來滿滿都是 AI 的風格,倒不如完全別用,因為:
👎讀者會覺得你只是用 AI 花十秒鐘寫出來的。
👎甚至會想:「那我自己問 AI 不就好了?」何必讀你的文章?

這樣的文章只會讓你的形象顯得廉價,最終流失讀者。

更慘的是,若你的系列文章缺乏策略,你的個人品牌形象也會變得破碎:
這篇文章看起來像管理大師,下一篇像測試開發人員,再下一篇又像求職高手——這樣一來,市場根本無法認清你的專業。

這也是為什麼來找我上 LinkedIn 寫作課的學生,經過我的指導和建議後,能更了解如何在 LinkedIn 上建立個人品牌。未來他們在寫作時,心中會有一個品牌指北針和寫作藍圖,讓他們能更有方向地指導 AI 完成任務。


我知道寫作分很多領域,有英文寫作、論文寫作、報導寫作、履歷寫作。
在這些我不擅長的領域,AI 的確比我厲害。
但在 LinkedIn 個人品牌貼文這塊,AI 是助手,而我可以提供更專業的協助。


如果你也想在 LinkedIn 社群中,建立自己在專業領域的權威形象,歡迎來找我一起討論定位,建立屬於你的個人品牌!

Review Your Cart
0
Add Coupon Code
Sub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