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體平台上展現專業,最常見的迷思就是:「只要持續產出優質內容,就會有賺錢的機會。」但根據我的親身經歷,這個想法需要調整。
兩三年前我開始經營我的 IG 帳號,這個 IG 帳號最後沒有變現成功。對比今日 LinkedIn 的小量變現經驗,我有些小心得可以給你參考。
當年我的 IG 帳號經營的主軸是,我把我看過、覺得對我很有幫助的書的筆記,做成圖文公開分享。每週更新大概三到四篇,不間斷兩年。
當初的我採取的是一個【守株待兔】策略。
因為我當時只想著,我默默產出內容,應該會有某些廠商默默看到吧?例如書商找我合作、或者需要做「知識圖文」的人,總有一天會看到我,並且覺得「或許可以找這個人試試看」,然後提供我機會。
那時候看著市場上的各種讀書帳號,我自己覺得我也做得不差,追蹤人數也有【一千多人】,但就是沒有機會。我以為只要持續產出一定會成功,畢竟常常聽到說「自媒體最難的是堅持」。可是我一堅持就是兩年,完全沒有任何一筆金錢入帳、甚至免費互惠也完全沒有。
反觀 LinkedIn,經營「個人品牌寫作主題」不到一個月(追蹤人數只有五百左右),我就收到一筆請我幫忙經營 LinkedIn 的付費合作。
我探討為什麼差異這麼大的原因後?
我認為最大的差別是:
- 經營 IG 時,我守株待兔,期待總有一天我的才華會被發現
- 在 LinkedIn 寫作服務,我寫了 3 篇文章後,就立刻跟受眾宣布:「如果你想要學怎麼寫作,來呈現你自己的專業,可以參與我的LinkedIn教練服務」
這就是關鍵: 在 IG,我期待受眾發想合作方式,來找我提案。 在 LinkedIn,我自己主動提案我的服務,我隨時都在告訴大家:『我可以幫你做什麼。』
後來我發現,受眾讀者是不會幫你想你可以幹嘛的。不信你現在去翻一個人的 LinkedIn,試著思考 :這個人的專業可以怎麼樣和你的工作結合?超級燒腦!絕對不會有人那麼無聊花時間做這件事,就算有需求,他們也不知道你有意願協助。
如果當時我懂這個道理,我就會立刻在 IG 上寫:「提供知識資訊圖文設計服務,一篇 600 元」,搞不好就會有成果了。
認真說起來,當時我做圖文的能力一定遠超過經營 LinkedIn。
但受眾要的不是一百分的服務,而是可以完成目標就好。
例如:當時我寫作的能力只有 40 分,但對方也只是要從 0 分進步到 10 分而已,我就符合他的需求。即使我的製作知識圖文能力有 80 分,對方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所以在進行專業分享時,一定要明確告訴受眾你能提供的【服務種類和範圍】,這樣他們才會清楚知道可以找你做什麼。
我想大家經營自媒體個人品牌,一定會希望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不管是更好的公司工作機會、斜槓接案,都還是為了要變現、拓展人脈等等目標,不然寫寫日記就好了,是吧?至少我是很在乎實質的回饋。
所以如果你跟我比較在乎「賺錢機會」,請立刻調整你的 LinkedIn 或其他自媒體管道,除了展示專業知識的內容產出,更要直接告訴讀者你可以接什麼服務。
🔸 寫作服務
🔸 LinkedIn個人品牌教學
🔸 寫作教學
🔸 LinkedIn個人帳號諮詢/顧問服務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並分享給需要的人唷!